喜得贝贝:秋收未做好,恐惧卵巢衰竭?养卵秘诀,只需3步,让卵巢重焕活力
随着秋分的落幕,我们步入了年度中营养与活力储备的珍贵时节。在这个季节,对于卵子的能量贮备和子宫内膜的滋养显得尤为关键。正是秋天独特的“收敛”气质,为我们的生殖健康创造了“黄金期”。
秋季以其独有的收获特性,顺应自然界的律动。它引领着盛夏的阳气,从体表逐渐回归至体内,为心脏所主导的内部温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这股温暖的力量,透过脾胃和肾脏,为女性的生殖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中医告诉我们,女性的生殖健康与肝、脾、肾的功能紧密相连,而“心”作为调节之主,对这三脏的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只有在脾胃和肝肾都得到充分的能量滋养时,心肾之间的和谐才能促进达到理想的“容平”状态,激发出最大的生殖潜力。
因此,我们需要遵从自然的节奏,利用秋季的丰收之气,来养护阴气,进而养护我们的卵巢。
“秋收”如果处理不当,无异于加速卵巢的衰老进程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述: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;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明白了“秋收”的真正含义和目的,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与卵巢健康的密切联系。
在春夏季节,随着大自然的蓬勃发展,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扩散,使得体内阳气相对不足。湿气和阴邪因此有机可乘,入侵我们的身体。因此,夏日里我们要注重阳气的培养,以驱散体内的阴寒湿邪。
到了秋冬,阳气开始回归体内深处。如果此时阴液不足,阳气将无法得到妥善的收敛,导致内热等症状出现。因此,秋冬季节应当注重养阴,以保护和固护阳气。
“秋收”期间,我们的目标是收敛阳气;而“秋冬养阴”,则是通过滋补阴液来保护阳气。这个过程就像冬季的植物一样,它们通过落叶来保存生命力,等待春天的到来。
若在秋季未能妥善收藏阳气,肾精便会不足,肾阴亏虚,紧随其后的是肾阳、肾气的不足,这便是卵巢功能逐步衰退的征兆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女性的肾阴自然会逐渐减少。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”,女性更年期的根本问题在于阴虚。
因此,对于那些阴精不足的女性来说,秋冬季节更应注重养阴调理,尤其是肾阴亏虚的情况。阴虚的女性应当如何调理自己的身体呢?
1.阴阳失衡 《素问·调经论》古籍记载:“阴虚则内热,阳旺则外热”。简而言之,当身体的“水”不足以平衡“火”,虚火便会上升,消耗体液。常见症状包括口干舌痛、容易生疮、面部长痘以及便秘等,这些都是阴虚的警讯。
2.心烦意乱,睡眠难安 当肾阴不够,无法滋养心阴,心中的“火”便会旺盛起来。这通常表现为急躁易怒,情绪不稳,小事即可激起“火气”。特别是当卵巢功能开始衰退,肾阴进一步缺失,夜不能寐、梦多、心浮气躁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会更加明显。
3.自汗与盗汗 俗话说:“阳虚则自汗,阴虚则盗汗”。白天感到燥热、易出汗,夜晚手足心热,甚至出现盗汗,这些都是阴虚内扰,精华外泄的征兆,进而会加剧阴虚。
4.月经不顺,生育难题 肾阴负责调和气血,肾阴充沛,气血和顺,冲任二脉运行自如,月经周期才能正常。若肾阴不足,气血便会混乱,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不定。这些症状包括:月经提前或量减少,月经前后有褐色分泌物,甚至非经期出血;严重者可能闭经,影响生育。
5.腰膝无力、记忆力下降 肾藏精,主骨生髓,脑为髓之海。阴精不足,骨骼失养,导致腰膝酸软。同时,记忆力减退,头晕目眩等症状也会随之而来。
最后,喜得贝贝提醒您,备孕调理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特别是中医调理,应基于中医辨证,切莫盲目自行对症下药。唯有正确辨证施治,才能确保调理的安全与效果。